“朋友们的树洞”系列之一|两代女孩的心理困境:小县城教育内卷变本加厉

Image

喻书琴按:

“朋友们的树洞“系列专栏是我新开辟的一个栏目。

口述人都是愿意和我深度交流的朋友,分享他们亲历的真人真事和真心感受。

我非常感谢他们的信任敞开,这些真诚的分享非常宝贵,不只是私人事件,更折射出很多值得关注的社会议题。所以,能刊发到我的公共号上,成为吴哥窟那样自由敞开的树洞,我感到很荣幸。

该系列中一部分稿件是我聆听后,梳理写作而成,一部分稿件是在我的鼓励下,朋友自己写作而成,欢迎读者们留言反馈。

两代女孩的心理困境:小县城教育内卷变本加厉

口述:牧歌

写作:牧歌

时间:2022年8月

一、我的成长困境

我居住在深圳,老家有个小侄女,14岁,今年初中毕业,踩线考入县城最好的一中,我一直很牵挂她的身心状态。

牵挂她,是因为20多年前,初中毕业前夕的我开始出现情绪问题。经过这些年不断的自我成长疗愈,我总算看到了当初是如何一步步掉入这个泥沼的。

就外因而言,之前我总是自我霸凌式的学习。

在家庭里,小时候我家有些重男轻女,上学后因为我成绩比我弟好的缘故,又变得重女轻男,成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家庭地位。

在学校里,老师基本都是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好成绩的同学总是受到老师更多青眯,差生则常受羞辱。学习成绩不好就是懒、不听话、没有羞耻心,这样的孩子就没什么可给面子的。

在小学三年级时,我蓦然发现我对成绩好于我的人呈仰视态度,对差于我的人心存优越感,对差生还会有轻蔑之心。这让我很不安,却又不知如何去除。我害怕学习成绩不好,我最讨厌被轻蔑。

那个年代还有一句经常用来骂孩子的话:“你不好好学,将来长大了去扫大街去。”

老师和家长们传递的一个信息是——学得好,将来考上大学,前途一片光明,备受尊重;学得不好,将来社会地位低下,前途一片黯淡,没人瞧得起。即使前途、地位这些名词还很遥远,但幼小的我已经心生恐惧。

学习成绩好是唯一目标,除此这外,所有的兴趣爱好都不过是歪门邪道,没什么价值——这就是我当时的认识。

偏偏学校的教学方式不那么适合我,数学课让我感到很枯燥,语文课更是死记硬背,我却背不下来那些关于中心思想的标准答案,在一堂堂老师填鸭式灌输的课上,我常常神游万里。

我想让自己好好学,怎奈兴趣不够,但在心生恐惧之下,产生的自制力还是常有作用的,同时内心常处于冲突的张力当中。

当我出现情绪、学习障碍后,身边没有一个人关注到我的情况,我求助无门,学业被摧毁得一塌糊涂,又在各种所谓的自我鞭策中越陷越深。

从小我就被教导“头悬梁、椎刺股”,“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求助无门后,我又归回到好好努力,总会有好结果的。学习,本来就是苦嘛!而由之带来的是情绪、学习障碍越来越严重。

那段灰暗岁月,我每天随着人流,在家里出钱买读的重点高中里准时上课、上晚自习、跟着大流复读,每次听课总坐得笔直,遵守课堂一切纪律,其实有效学习时间几乎为零。

而由之带来的漫长的负面情绪斗争,失眠、睡眠不足、失魂落魄、发呆走神、挫败自卑,反让大脑功能受到很多损伤,对我后来的职业生涯也产生了久远不利的影响。

所幸,我身上也有一些很好的特质。

首先,我从小爱读“闲”书。这些应试教育之外的优秀书籍带给我正确的价值观及超于周边环境的启发和认同。我曾经特别爱读苦难故事,它们总是带给我随时的陪伴。

其次,我从小爱交朋友。我性格比较柔和宽容,有同理心,使得我结识了一些良师益友,她们善良真诚,心胸开阔,这有助于我的心理健康,同时回头看人生中的一些关健时刻,多有不同好友不可缺的带领或启发。

再次,我对运动有兴趣,也喜欢大自然。上班后培养了运动的爱好,让我在工作的挫败中有地方可以缓解,锻炼到大脑及增加情绪的快乐度,我也能从大自然中汲取到力量,回到事物的本真,开阔了胸襟。

最后,我有好奇心,胆量也比较大,比较独立,愿意尝试新事物。所以早年一个人跑来深圳闯荡,得到在内地不可能得到的工作,从而有安稳的环境、适当的收入调节情绪。而好奇心使得我对自我成长和了解他人有兴趣,我会不断健全我的人格,更新错误的认知,从而心灵走向修复,认知更准确。

正是上述这些特质纠正了我的人生道路,让我不至于滑入更深的情绪泥沼,最终走向一条修复之路,我会去感受生命中更深刻的东西,视野会放在整个人世间及人生,加上之前在好友无意引领下读的“闲”书的积累,从而让我走向信仰,从中接触到真正对的书籍、好的学习资源、更多的良师益友,这让我的人生有了转折点及指南针。

现在的我,会觉得信仰、健康的身心才是一切的根本。好的工作、好的物质生活不过是附带品。前者能带来后者,即便不能带来,日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但后者不一定能带来前者。

走入信仰后,接触到一些有深度的优秀书籍,才知道:

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单单由学习成绩来决定的。人有十商:德商、智商、灵商、情商、心商、志商、健商、逆商、胆商、财商,都与之相关。

人的特质也不是只由一个分数来体现,人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音乐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人若能认识到身上的智能并发展出来,大概率会带来成效,成效带来价值,能带来价值的人,不会没有饭吃。

人生路上,最重要的是我内在觉醒了多少,而不是我跟着外在人流走了多久。

二、小侄女的成长困境

正因为我青少年期走得特别坎坷,于是我也便特别关注这个目前同样处于青少年期的小侄女。

我非常希望14岁的她能够避开我曾经走过的坑,能够从小有信仰、身心健康,具备一些好的人格特质和习惯,能够有好的人际关系,有善良的好朋友,有阅读好书的习惯,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有创造力,有好奇心,愿意面对挑战,喜欢成长。

在我看来,信仰很重要,是我所有期待特质的孕育之地。所谓“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移”,好的信仰根基也会奠定她一生的方向,帮助她远离人生的歧途。

只是,信仰不能强求,我不在她身边,给她及家人的影响皆有限,家人对我的信仰也不太接纳,因而我只能先退出信仰层面,给予一些可能相对好接受的倡导——

比如,让孩子有主动及广泛的阅读爱好,读好的“闲”书,开阔视野,吸取到周边人不能给的营养,不会轻易被环境左右。不要把分数当唯一目标,发掘孩子的兴趣,做一些喜欢及擅长的事情,自信心、安全感、价值感来源不单一,并能让孩子认识自己更全面,心理更容易健康,对未来有更多信心及正确选择可能。

可惜,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我的每一次试图纠正及劝说,都被挡回来。

侄女从小学起,每一次考试分明都在主导着家人们的情绪。他们或眉开眼笑或唉声叹气。弟妹家里什么活都不让她干,一致表示:“这都不是你干的,你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学习!”

我侄女从小喜欢舞蹈,弟妹给幼年的她报过班学习,后面又有些懊悔,觉得是个不能吃饭的东西,学这个干嘛。

我只好平时打电话时跟侄女聊聊,了解她内心的想法,有需要疏导的地方则疏导一下。但弟弟家房子小,还是不方便。我又在网上买了带锁的日记本,期待她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平时网上看到有好的书籍,我也常常买下去寄给她。然而回去后了解到,她学业太忙,没有什么时间看这些书。书总是整整齐齐崭新的码在书柜。看起来,她的成长环境比我当年还不如呢,我当年还有不少时间看闲书。

我明白父母的认知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于是身边只要有非应试教育出来的成功例子及亲子教育的好文章,我也赶紧整理出来发给弟妹。

但假期回去一聊,发现我的苦心对弟妹的影响并不大。他们更容易受小县城教育风气的影响。

时间转眼一晃,就到小侄女初中毕业了。

念及平时她初中晚上天天写作业到晚上十二点后,早上六点起来,中午补睡一小时,睡眠长期不足七小时。节假日不是在补课,就是在补课的路上。我觉得这孩子终于可以在这个假期歇囗气了!

联想到青少年期睡眠不足对我带来的伤害,于是,我嘱咐她一定要假期睡好觉,可以的话去报个兴趣班,为了让她能去学,我热切的表示我帮她出学费,她也想好了兴趣项——学游泳。

然后,我正好遇到了一个针对孩子财商提升的读书会。这个读书会是平时每天看一章,一天大约花二十几分钟,再就是连着四个周六听一个多小时的分享,感觉所花时间不多。

我十分希望弟妹及侄女参加,便大力邀请她们。弟妹说没时间,对侄女参加也不是太认同,觉得对学习成绩又没什么帮助,我侄女也因此犹疑不决。在我的各种游说下,最后弟妹终于同意我侄女参加,我侄女一时也兴致勃勃的样子。

然而,我失算了。

侄女很快告急,说无法读这些通俗易懂的“闲书”。白天要补课,晚上要赶作业。因为身边很多人在报高中预补习班,她妈妈也赶紧给她报了一个。

我颇为失望,但也表示理解。然后她安慰我说补课也就二十来天,后面还是可以补看书及听回放的。

转眼又过了一些天,侄女很快又打来告急电话,假期剩下的时间统统上网课,一天十门,是县城一中要求的。

恰好,我老同学的丈夫是我们老家那个县城一中的副校长,我满怀惋惜地打电话给老同学。

我问:“这个课每天得花多久时间?”

老同学的丈夫正好在一旁,诧异的说:“根本没这事,现在国家严打,不允许补课。”

好吧,我被骗了。可能是怕我说她们又报了新补习班,于是说是一中要求的。

看来,我弟妹及侄女是实在拿不出每天的二十分钟及周六的一个多小时来学我推荐的“闲书”了,只好来骗我。

咦,难怪说现在要线上学习,上网课,也是补课老师们躲避风声吧。

但这孩子岂不是全年无休的在听课、晕头转向的写作业,连基本的劳逸结合都没有?

起码,20多年前,我还有时间跟朋友一起在回家的路上来回的走,聊好久的天。寒暑假时光也是有的,没有所谓的课外辅导班,我的良好特质正是在这些课外时光得以保存。它们是我喘息的机会。可是,20多年后的孩子们呢?

我记得有一次问侄女: “这么早晚全年没休的学习,你觉得效果如何?“

她低声犹豫的说了一句:“就是有这么个问题,很多时候也没什么效率。”

听到这些,我又回忆起当年的我同样天天低效率的玩命学习,觉得悲剧似乎在两代女孩的身上重演,不禁悲从心生,于是给我弟妹连发了好几条信息。仍然余怒未消,但又觉得自己这样也不对劲,又找了我县城的另一个老同学电话交流。

因为这位老同学是家长,跟我弟妹的想法也比较接近,能帮助我换位思考。

果然,她开始很理直气壮的批评我了。

她说:“你侄女踩分数线进去的,自然要提前学习,反复听课,要不然后面跟不上咋办?一个假期的所有时间算啥,我们这里的孩子初中就天天只能睡不到七小时,到高中了,夜里二点睡都正常,早上六点照样上学。我还见过一孩子住的地方的灯整夜没关过。

她又说:“啥?发展一下兴趣爱好?这应该是小学和大学的事,补中和高中哪有空做这个,太耽误时间,别人的孩子都在学习,就你孩子不学,你放心吗?”

她还说:“现在竞争多大呀,我们税务局研究生就有三个,还有一堆985的大学生。作为家长,你能不心急吗?再说了,他们这一代可不我们那一代,投入的时间都不一样。我们那一代的尖子生来参加他们考试,可能就是个中等成绩。”

我记得这位老同学当年中专毕业进的县税务局,但工作得依然很好,挺被尊敬的,业余时也通过一些学习提升自己,但家庭工作学习兼顾得游刃有余,不累。

反之,这些研究生和985大学生就真的会比她干得好多少倍呢?

我有点迷茫。

好吧,多读教科书没有错,读书用功没有错,但这种读书带给人的益处是什么呢? 作为一个青春期的孩子,睡觉连七小时都常常没有。出去欣赏大自然,感受这世界之创造奥妙的时间也没有。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不会就是一个刷题机器人?

我记得我反问过我妈和弟妹,她们答不上来,只说:“人家不都是这么做的,你不做,孩子到时跟不上咋办?”

心有点乱,打开手机看百度新闻,好几条关于严打教培行业,解放孩子时间的触目惊心的标题。

我想起上次长假回去的时候,我侄女问我:“姑姑,国家不是说不允许课外培训吗?国家不说要学校给孩子减负吗?我们的作业怎么还是那么多啊? !你们深圳会不会好点啊?”

我无言以对!深圳会好点吗?

为此,我找深圳的小学老师朋友了解了一下情况,才得知,孩子是减负了,老师的工作量可是双增,从八小时增加到11小时,包括午托和晚托,还有教师轮岗,几年一轮,一线教师超负荷运转,非常累。

孩子的课外时间是多了,家长们如何使用,那就是他们的自由。有钱的家庭依然可以请各种私教,这样,又有可能造成贫富孩子所受教育不一。

我又了解到家有孩子上中学的一深圳朋友,表示没有感受到多少减负,一是深圳公立高中录取率才50%,谁也不愿意自己家孩子去上职高。补课的事,总是有各种办法的;二是上了高中,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值提高,目标并非普通大学,而是重点大学,所以仍然卷得特别厉害。

我另一福建朋友说:“上初中补习算什么,我们那里幼儿园升小学都补课,提前学拼音。因为有部分孩子提前做了补习,老师就把进度拉快。以后的家长怕老师会同样拉快进度,又纷纷把孩子送去补习。”

面对焦虑的家长,疲惫的老师,激烈的竞争环境,巨大的商业利益,我走过的坑,我只觉得完全的无能为力。

我也看到,以分数为唯一的追求目标,生活在被淘汰的恐惧中,太多孩子必然陷入自我霸凌式的学习。

“奴隶社会”公众号的创办者(也曾是清华学霸)李一诺曾说过:

“我见过太多自我霸凌式学习出来的学霸所面对的副作用:发现对所做的事没有兴趣,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更深的自我怀疑……这对于走入职场是巨大的阻碍。事实上,当一个人的底层是被接纳、放松的、安全的,被认可的,他才有可能爆发出更大潜力,他也同样会自律,同样的对自己高要求,但它与自我霸凌式的学习的区别是高要求的底层是来自于他内在的动力,而不是来自于对外界淘汰的恐惧。”

我想,这样的人,必然是认识到自己独特的人,也是看到自己有多种可能性的人。他是对世界有好奇心、探索欲的。更重要的是,他的身心是健康的。

然而,现实和理想太脱节,可能需要整个教育体系的反思。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