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含离世五周年纪念:没有初恋乐园,只有青春梦魇

1

前言:致敬林奕含

2017年最阳光明媚的五月天,细细的读完最近自杀的26岁女作家林奕含的遗作《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当性变成暴力;当爱变成畸恋;当教育变成升学主义;当文学艺术变成巧言令色;当初恋变成诱奸;当乐园变成地狱,当“房思琪式的强暴”撕裂为三重摧毁——肉体层面、爱情层面、信仰层面,我读得艰于呼吸,内心比最阴沉的阴天还要阴沉。

读完后连续一周,我整个人精神状态极差,恍恍惚惚,连做梦也梦到女主人公思琪。她遭遇这些时,年龄之小,邪恶之烈,羞辱之重,创伤之大,畸恋之深,爱恨之强,绝望之苦,根本不是你我能想象的!…

阅读全文

“苦难人生中的女性疗愈”系列之三|被恐怖分子绑架的376天

作者按:

2001年5月,美国宣教士伯纳姆夫妇和其他20名游客在菲律宾遭到15名穆斯林极端恐怖分子绑架,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Dos Palmas kidnappings”事件。

在整整376天的漫长日夜里,伯纳姆夫妇经历了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狂轰滥炸、腥风血雨的非人生活,最后,丈夫不幸遇难,妻子获救生还,面对如此巨大的Trauma,她依然坚强地写下回忆录In



阅读全文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世上本无洛丽塔,只有被凌辱少女的血汗泪!

一、写完自传体小说后自杀的女作家

林奕含自杀了。

这个曾令同龄人艳羡的90后女孩,生于台南的书香门第名医世家;博览群书,曾任校刊主编,排球队长;高考时是台南女中唯一的满级分,被媒体誉为超级小孩;而且相貌气质俱佳,像极某些琼瑶片中的清纯女一号;

2016年,她结婚了,婚礼上,她向宾客分享的不是喜悦,而是与精神病斗争的痛苦过程。婚后,她说道:“每次精神病发作完,哭泣、呓语、癫痫、咆哮的鬼魂在家里浮游,我会想如果不是我,B(林的丈夫)是不是能够继续他明媚、全勤的人生?是否我一直在将他折磨?我好心碎,而他看起来还是那么清洁。”

2017年2月,她出版了处女作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本记录国文老师李国华利用职权不断诱奸、哄骗、性虐女学生房思琪直到其发疯的故事,也是一本记录女学生(强迫)自己爱上强奸犯老师的故事。但她不承认自己是女主人公。这部惊世骇俗的书出版才两个月,已经加印5次,被誉为“洛丽塔的另一面”。

阅读全文

《和平之子》:原始部落的枷锁与救赎

作者按:

花了一周时间,终于读完《和平之子》,激动万分,也感恩万分,深深体会到本书浸润着上帝何等的荣耀!可以说,这是我所读过的最优秀的宣教传记作品。 
 
作为一本宣教作品,该书有很高的宣教历史价值。

一方面,我看到作者理查森的确以基督的心为心,才不顾生命安危来到沙威宣教,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对沙威人灵魂得救的迫切感和使命感;

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作者不仅有舍己的爱心,更有属天的智慧。他在坚守福音基要真理的前提下,同时非常注重宣教策略,尤其反思如何运用救赎类推的手段,将福音本土化与处境化,并在牧养沙威信徒的过程中,注重言传身教、真理的平衡教导和实践。这几点都非常难得,尤其对于今天的跨文化宣教事工来说,其借鉴价值,弥足珍贵。 



阅读全文

一片冰心在玉壶:《给星期五的信》书评

“其实楼尚对我来说,不只是一家餐厅,她是一个平台,理想中的她是一个提供幸福的地方。嘴巴只是其一,更重要的还有心灵,在这两个方面我都希望能献上祝福,哪怕就只是那一点点,我还是愿意奋斗的,是不是太天真了?”

我的回答:这位叫招秉恒(Bing)的“楼尚”餐厅老板,的确是一位“天真”的理想主义者。

说他天真,是因为他本来是一名广告创意总监,事业发展得好好的,却为了某种心灵理想,从香港跑到北京,在一片危楼中开了第一家港式甜点店,然而,小本生意,难以盈利,常常还得靠他自己做广告赚来的钱来补贴餐厅开销;

说他天真,也是因为他每周都会写一封电子邮件给他的顾客朋友们,邀请他们星期五晚上光临餐厅,届时他会为他们唱歌、弹曲、开个小小的演唱会,然而,这封电子邮件并非那种公式化的邀请函,而是这位老板自己原创的小品文,类似心灵鸡汤的文字。为了让别人能从自己的文字中得到安慰与激励,他每周要熬通宵来认真爬格子;

说他天真,还是因为写完后,他居然不是以群发的方式一起发给这一千个朋友,而是一个一个的发送,是他不懂吗?不,而是借着逐一敲击这些文字,他可以默想这些名字背后那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或咫尺或遥远的脸,于是,千次的发送中,是千次的温暖,以及千次的祝福。…

阅读全文

《直奔金牌》:来华宣教士群像的纪念

作者按:

 
对《直奔金牌》主人公埃里克·利迪尔的赞誉,无论书评还是网评已经不少了。所以,我这里不再重述埃里克的丰功伟绩,而是换一个角度,说一说埃里克身边的普通人物:他的父亲、母亲、兄弟、岳父、同事以及他的妻子。
  
本书虽然以描写埃里克的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为主线,但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宣教中国”的历史长卷。在这一历史长卷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埃里克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组宣教士群体的画像。



阅读全文

卿卿如晤:牛津文豪的暮色情缘和悼亡手记

作者按:
本文是我2006年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翻译的图书《卿卿如晤》的译后记,特以纪念。
C.S.lewis(1898-1963):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教授、文学批评家、科幻儿童文学作家、神学家;代表作《牛津英国文学史·16世纪卷》、《空间三部曲》、《纳尼亚传奇》七部曲、《返璞归真》、《四种爱》、《裸颜》等,被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
Joy

阅读全文

16岁的武侠梦:致傅红雪

作者按:

此文写于1995年,16岁。

16岁的我非常喜欢古龙的小说,诸如《欢乐英雄》、《大人物》、《绝代双骄》、《三少爷的剑》……但最喜欢的还是其诗体小说《天涯·明月·刀》。

总觉得,因为从小命运多舛,自己骨子里有点像主人公傅红雪,也以他为励志榜样,写下这篇小文激励自己。

也因为这篇小文,读大一时,被大学社团——法通社录取,当时学长们还以为作者是一个颇有侠气剑胆的男生,结果发现,一枚腼腼腆腆的黄毛丫头而已……



阅读全文

爱是什么–读北村小说《玛卓的爱情》有感

 

一、爱、爱人、爱感


读完北村这篇我最喜欢的小说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玛卓的爱情为什么会破碎?按常理来看,玛卓与刘仁都是诗人,都是很好很好的人,都是把爱情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应该活得很幸福才对,可为什么他们感到的只是苦涩乃至绝望至死呢?

一定是某个地方出了问题――细微的但又关键的地方出了问题!我不想立刻下结论,让我们从头说起,从刘仁与玛卓的开始相爱说起吧!

刘仁爱玛卓吗?当然。否则刘仁也不会在大学四年每天都给卓玛写一封信。但刘仁为什么爱玛卓,那个连话都没说上几句的女孩呢?因为她能唤醒他心中一种牧歌般幸福而悲凉的,跟死与献身有关的感情。这种感情一旦被唤醒,就又能让他感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具体而言,就是给玛卓写信。

写信这一行为对刘仁意味着什么?“它能使我不停地写下去,不停的爱下去,不停地依靠下去,人是多么的脆弱呵,怎么能毫无依靠的活下去呢?”(193页),也就是说,能够去爱去写才是人活着的根基。

阅读全文

丁玲早期作品浅析:关于幸福生活的欲望想象与悖论

作者按:

2003年年初,是生命中最迷惘的时期,试图借各种生活体验来寻找到生命中那种“非如此不可”的幸福,然而,又觉得日光之下的一切寻找都是徒劳。

读完丁玲早期的作品集,这种悲剧感更深重了,故写下此书评。

那一年,丁玲24岁,我也24岁。我虽没有她的才情,但一样敏感于死之惧生之悲。

很快,丁玲回避了生死之问,走入热烈的革命,另一个此在幸福的海市蜃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