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链下的突围与救助——当代中国女性纪实访谈》一书,系作者在做记者期间,倾2年之力而成的非虚构女性纪实作品,记录了当代中国这些特殊女性群体幽微细腻的真实心声,期待更多女性被看见、被聆听、被激励;得出路、得自由、得盼望。
自序
记录她们的觉醒与成长
/喻书琴…
阅读全文
《铁链下的突围与救助——当代中国女性纪实访谈》一书,系作者在做记者期间,倾2年之力而成的非虚构女性纪实作品,记录了当代中国这些特殊女性群体幽微细腻的真实心声,期待更多女性被看见、被聆听、被激励;得出路、得自由、得盼望。
自序
记录她们的觉醒与成长
/喻书琴…
阅读全文
作者按:
1997年,高考刚结束,我就开始尝试写这本小说作为纪念,但写了大约2000字后,不知如何驾驭,便停了笔。
而等到我再次拾起笔,已经是2022年——25年之后了。时光快得令人心悸和心碎。
然而,无论如何,这一个月,经过数次不眠不休的熬夜,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写出这近4万字的心血,算是了却了一桩红尘心愿。
希望能像林海音先生20多年后回忆写作《城南旧事》一般,将那泛黄得快发白的似水流年勾勒出来,然而,笔力愚钝,终有不逮,希望和我同时代的读者们见谅!…
阅读全文
01
2022年4月15日,昨晚,61岁的崔健首场线上演唱会。
我因为在洛杉矶,醒来时才在朋友圈看到,进去时有些迟了。1.2亿观众点赞,4550万观众观看,弹幕爆棚,气氛极为热烈。
说实话,年轻的时候,我偏爱高晓松的校园民谣甚过崔健的摇滚,估计骨子还是小布尔乔亚风格,叛反性和抗争性不够强烈吧,即使人到中年,还是尽量避免正面刚,惭愧的很,但心里一直敬佩崔健。…
阅读全文
作者按:
4月1日,我刊发了自传体纪实小说|离家出逃的16岁女孩(可点击阅读)之后,收到好几位高中时代和大学时代朋友的真诚留言,深受感动之余,我决定继续更深敞开自己的破碎,于是,这一周日夜不休的回忆写作,终于赶出了这篇近2万字的小说续集《投江自杀的17岁女孩》。…
阅读全文
01
儿子13岁了,刚读完7年级(初一),即将升入8年级(初二)。
从5月28日开始放暑假,到8月8日上课,漫长的2个半月,既没有任何暑假作业的负担,也没有任何中考的压力,时间任由自己自由支配,是不是很幸福?
这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少年时光,可以做些什么呢?
我特意采访了一下,发现身边华人朋友孩子的暑假活动丰富多元,各有千秋。…
阅读全文
01
2021年7月,一部长达10多万字的纯纪实作品《凤凰岭惊梦》word文档突然悄悄在坊间流传。
该书以大量翔实的一手资料,呈现佛教界著名领袖释学诚2018年卷入性侵丑闻却最终不了了之的真相始末。而该书作者正是释学诚的得意弟子贤二(贤书法师)。
…
阅读全文
01
2003年夏,研究生二年级的那个暑假,我前望北方农村去看望一位诗友。
我从小生长在南方五线小县城,第一次见到北方乡村那广袤而粗犷的美,心驰神往。
在一望无际的麦地里,我们不禁谈起海子抒写乡村记忆的几首诗歌。
村庄,在五谷丰盛的村庄,我安顿下来/我顺手摸到的东西越少越好/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的村庄/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
阅读全文
2011年左右,我住在北京朝阳望京某小区,女儿5岁。
六层的居民楼,没有电梯。我住在五楼,四楼住着一个叫再再的小女孩,八九岁左右。
她瘦瘦的个子,大大的眼睛,柔柔的声音,每次见到我和我女儿,都会毕恭毕敬的鞠躬:“阿姨好!雅歌妹妹好!”
但不知为什么,她不爱笑,看起来很忧郁,有一种和她年龄不相称的早熟和懂事,令人怜惜,也让我一见如故。
她妈妈很能干,在单位里职位不低,眼神凌厉,说话风火,一看就知道是非常鸡娃的虎妈。…
阅读全文
1
前言:致敬林奕含
2017年最阳光明媚的五月天,细细的读完最近自杀的26岁女作家林奕含的遗作《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当性变成暴力;当爱变成畸恋;当教育变成升学主义;当文学艺术变成巧言令色;当初恋变成诱奸;当乐园变成地狱,当“房思琪式的强暴”撕裂为三重摧毁——肉体层面、爱情层面、信仰层面,我读得艰于呼吸,内心比最阴沉的阴天还要阴沉。
读完后连续一周,我整个人精神状态极差,恍恍惚惚,连做梦也梦到女主人公思琪。她遭遇这些时,年龄之小,邪恶之烈,羞辱之重,创伤之大,畸恋之深,爱恨之强,绝望之苦,根本不是你我能想象的!…
阅读全文
2022年4月9日深夜至凌晨,我和一个26年前的高中男同学阿勇(化名)长聊了5个小时。
联系上阿勇,是因为我前几天写的自传体纪实小说|投江自杀的17岁女孩,他读了。
但他并未主动加我微信,反而是是我主动加的他。…
阅读全文
作者按:
女儿终于16岁了,我自己这篇16岁纪实小说也终于尘埃落定了。我特意发给女儿看,想知道,处在不同时间、空间、境遇下的两个16岁女孩,是否能有共情。然而很难,人和人之间,本来就是深渊。
这是我写得最久的一篇纪实,从2003年开始写,当时只敢写3千字,写完近乎崩溃,几年后,又鼓起勇气继续写到5千多字,7千多字……就这样,一直写到2022年的现在,1万2千多字,五易其稿。
每次读和写,都有着不一样的悲伤,也有着不一样的疗愈。仿佛过去的“她”穿越黑暗的时光隧道,不断冷峻地凝望着现在的“我”,但依然要谢谢“她”,赋予“我”逃离铁链,直面血泪的勇气。
1…
阅读全文
…作者按:
很多年前,我无意中读到作家严歌苓的小说《扶桑》。
据说,扶桑的主人公原型是来到美国的第一位华人妓女,严歌苓为了烘托她东方式珍贵的美德,塑造了一个委曲求全、忍辱负重、抱朴守拙、任人宰割还依然保持神秘温柔微笑的东方地母形象,最奇葩的是,一位白人少年嫖客还爱上了她,一爱就是忠贞不渝的20多年,堪比杜拉斯的《情人》。
1
备受瞩目,也备受争议的电影《House of Gucci》(一般翻译为《古驰家族》)已在2021年11月26日感恩节期间在美国上映,上映后第一周,票房已经超过2200美元。
▲“民间公益救助”纪实系列第八篇
▲受访人:李想(艾滋病患者权益保护人士,红树林支持组织创始人)
▲受访时间:2005年5月
…
作者按:
这是我很多很多年前在中国残联下属的《三月风》杂志社工作时的一篇采访稿,因为采访时间很紧张,写的并不深入,但李想本人的刚毅、执着、真诚,还有和死亡赛跑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都给我留下了非常独特的印象。
▲“民间公益救助”纪实系列第六篇
▲受访人:马世英(北京香山怡乐老年之家院长)
▲受访时间:2016年10月
…作者按:
马世英奶奶的一生饱经患难,文革期间多次受批斗鞭打,子女丈夫均受到政治牵连。
▲“民间公益救助”纪实系列第六篇
▲受访人:贺成福(甘肃岷县流浪脑瘫儿童的父亲)
▲受访时间:2011年,2012年
作者按:与本系列前几篇采访文章相比,该救助项目我亲自参与其中,不仅是采访者,也是亲历者,故本文的第一人称不再是受访对象,而是我自己。
01…
阅读全文
▲“民间公益救助”纪实系列第五篇
▲受访人:小蕙(贫困助学公益项目女大学生)
▲受访时间:2016年,2017年,2018年
作者按:与本系列前几篇采访文章相比,该救助项目我亲自参与其中,不仅是采访者,也是亲历者,故本文的第一人称不再是受访对象,而是我自己。
0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