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武侠梦:致傅红雪

作者按:

此文写于1995年,16岁。

16岁的我非常喜欢古龙的小说,诸如《欢乐英雄》、《大人物》、《绝代双骄》、《三少爷的剑》……但最喜欢的还是其诗体小说《天涯·明月·刀》。

总觉得,因为从小命运多舛,自己骨子里有点像主人公傅红雪,也以他为励志榜样,写下这篇小文激励自己。

也因为这篇小文,读大一时,被大学社团——法通社录取,当时学长们还以为作者是一个颇有侠气剑胆的男生,结果发现,一枚腼腼腆腆的黄毛丫头而已……



阅读全文

圣诞福音诗剧《召唤》文字版

演出脚本使用说明:

说明1:《召唤》为小型福音诗剧。曾在历年圣诞节福音晚会中,被不同教会采用,以不同形式演绎。其内容结构为福音四部曲(创造—堕落—救赎—归回);形式结构为散文诗朗诵加赞美诗献唱。

说明2:该诗剧本身呈开放式结构,可以根据各自教会需要,酌情删减若干散文诗朗诵,也可以酌情替换若干赞美诗献唱。作者出于整体剧情和艺术深度的考虑,精挑细选了七首优秀赞美诗——“创造”乐章选的是《仰看穹苍,浩大无穷》、《是爱》;“堕落”乐章选的是《日光之下》、《空谷的回音》;“救赎”乐章选的是《神的羔羊》、《永活全能的神》;“归回”乐章选的是《谁在流荡远离天父》。大家均可在网络上找到这些歌谱。

说明3:该诗剧可独立成戏,也可嵌入其他圣诞节目作承前启后之用。比如,在诗剧开始之前,可从《普世欢腾》或《平安夜》等古典圣诗作为圣诞晚会开场白,借助主持人串词提问巧妙过渡到诗剧;诗剧结束之后,可自然衔接到个人见证或福音证道或决志呼召等环节。若有弟兄姊妹需要参考包含此诗剧的圣诞晚会节目单,请下载百度云链接。

说明4:根据教会演出的实践经验积累来分析,最佳观演效果可能是舞台屏幕播放该诗剧幻灯片,舞台一侧有四位弟兄姊妹分诵及合诵散文诗部分,诗班人员献唱赞美诗部分,而司琴人员辅以全程钢琴配乐;若有弟兄姊妹需要该诗剧的幻灯片版,请下载百度云链接。…

阅读全文

一个现代姊妹眼中的倪柝声

1

2004年上半年的某一天,聚会结束时,田爷爷说:“我们想写个中国教会百年蒙恩记,记念老一辈人为主的道所受的苦,好激励你们这些年轻弟兄姊妹。”

我第一个报名:“爷爷,我想写倪柝声,可以吗?”

是的,我喜欢倪柝声,然而喜欢他的理由很简单——他的赞美诗写得真好。

尤其他那首《神,你正在重排我的前途》…

阅读全文

爱是什么–读北村小说《玛卓的爱情》有感

 

一、爱、爱人、爱感


读完北村这篇我最喜欢的小说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玛卓的爱情为什么会破碎?按常理来看,玛卓与刘仁都是诗人,都是很好很好的人,都是把爱情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应该活得很幸福才对,可为什么他们感到的只是苦涩乃至绝望至死呢?

一定是某个地方出了问题――细微的但又关键的地方出了问题!我不想立刻下结论,让我们从头说起,从刘仁与玛卓的开始相爱说起吧!

刘仁爱玛卓吗?当然。否则刘仁也不会在大学四年每天都给卓玛写一封信。但刘仁为什么爱玛卓,那个连话都没说上几句的女孩呢?因为她能唤醒他心中一种牧歌般幸福而悲凉的,跟死与献身有关的感情。这种感情一旦被唤醒,就又能让他感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具体而言,就是给玛卓写信。

写信这一行为对刘仁意味着什么?“它能使我不停地写下去,不停的爱下去,不停地依靠下去,人是多么的脆弱呵,怎么能毫无依靠的活下去呢?”(193页),也就是说,能够去爱去写才是人活着的根基。

阅读全文

丁玲早期作品浅析:关于幸福生活的欲望想象与悖论

作者按:

2003年年初,是生命中最迷惘的时期,试图借各种生活体验来寻找到生命中那种“非如此不可”的幸福,然而,又觉得日光之下的一切寻找都是徒劳。

读完丁玲早期的作品集,这种悲剧感更深重了,故写下此书评。

那一年,丁玲24岁,我也24岁。我虽没有她的才情,但一样敏感于死之惧生之悲。

很快,丁玲回避了生死之问,走入热烈的革命,另一个此在幸福的海市蜃楼。



阅读全文

法大是我的祖国

按:此文是1999年我大三写的,写作起因是我的好朋友,一个写诗的男孩,他叫北琨,他当时给我看了他写的日记,日记里说:“北大的孤独无法在昌平生长,只好连同鱼筐,沉入海洋,这里是一个平整的世界,野草欢乐地从土地里吸取营养,花儿因此拒绝开放,树苗因此决定死亡,一片生机,依旧混乱,依旧荒凉!我不知道,这四年会不会死掉,我愿意用自己的血,背叛这个欢乐的世界!”

我特别难过。

他敏感、忧郁、细腻、带着尖锐的偏执。喜欢穿着白衣白衫,在校园里独自默默行走。

他总是让我想起顾城,想起卡夫卡,

很多年后,北京,我听到刘若英的《听,是谁在唱歌》:

阅读全文

微小说|恋恋风尘

缘起:

1998年12月,某个雪后的周日下午,95级的阿弯师兄(笔名)带97级的我去了法大守东老师家的大学生团契。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福音。

从张老师家走出来的时候,外面已是黄昏。

阿弯师兄听说我做了决志祷告,便请我到东门外的蜀园饭馆吃晚饭。我们一边吃一边聊,大抵谈了些读书、办刊、写文章的想法,最后,他开始聊起他的考研生活,并给我讲述起他最近遇到的一段情感经历。

当时,我们刚吃完,饭馆很嘈杂,这种环境似乎不适合作深度分享,他便问我愿不愿意到学校操场上去走走,我欣然同意。于是,我们围着法大操场走了一圈又一圈。

阅读全文

伤逝

按:十多年回头看,19岁时写的此文很偏激、情绪化、意气用事,然而,因为此文,认识了校园里一些有意思的朋友。

谢谢那些朋友在我生命中的烙印。

补记于2015年

如果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君子,为自己。(涓生)

——题记

阅读全文